血小板减少怎么鉴别诊断?
作者:佚名 日期:2015年05月03日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血小板减少怎么鉴别诊断?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不同并且由此引发的血小板减少的疾病类型也是不同的,想要更加有效地治疗血小板减少疾病,对血小板减少进行鉴别诊断继而针对性的治疗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对血小板减少进行鉴别诊断呢?下面我们来看看专家对血小板减少的鉴别诊断是怎么介绍的吧。

  专家分析:血小板减少的鉴别诊断

  类型一、继发性血小板减少

  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Evans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巨大血管瘤、Wiskott-Aldrich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各种恶性肿瘤骨髓浸润等均可引起继发性血小板减少,需结合各该病临床特点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加以鉴别。

  类型二、药物性血小板减少

  有应用奎尼丁、克尿塞衍生物、磺胺、新生霉素、洋地黄毒甙等药物史,起病时常伴有发冷、发热、头痛、呕吐等全身症状,以及结合实验室检查可资鉴别。

  类型三、感染并发DIC所致的血小板减少

  也发生在感染急性期,出血症状及全身症状均较急性ITP严重,血小板减少进展更快,同时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3P试验阳性等实验室检查异常,可资鉴别。

  类型四、病毒感染急性期所致的血小板减少

  病毒血症可引起血小板凝集和破坏而数量减少,并非免疫机制引起。特点是血小板减少发生在感染初期,减少程度与感染轻重成正比,随感染好转而血小板上升。PA-IgG不增高。这些可与ITP鉴别。

  血小板减少怎么区分治疗?

  不同类型的血小板减少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如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治疗方案以治疗原发病为主;而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的治疗,首先需要停用导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 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主要在于首先控制原发病、选用敏感抗菌素控制感染,必要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白细胞介素-11、血小板生成素 ( TPO),对于血小板持续≤20×109的患者,需给予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减少怎么鉴别诊断?以上就是血液病专家介绍的关于血小板减少的鉴别诊断的相关内容了,希望通过耐心阅读以上内容能对你的临床治疗有所帮助,如果您对于血小板减少还有其他方面的疑惑,建议点击站内链接直接咨询在线血液病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