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患者鼻出血
作者:佚名 日期:2014年06月06日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流鼻血的成因可分为燥热及虚弱两类,多数常流鼻血的人群兼具两种症状,即中医常说的阴虚火旺,鼻腔出血如何处理?下面详细介绍:
 
  1、应先止血(前、后鼻孔填塞). 2、估计出血量:若估计出血量达500-1000ml时应及时补充血容量,以防休克发生。
 
  2、判断血供来源:必要时应采取手术结扎相应的血管。
 
  3、流鼻血时,一般人都习惯于将头向后仰,鼻孔朝上,这样不但不易止血,后仰姿势还会使鼻腔内已经流出的血液因姿势及重力的关系向后流到咽喉部,会被吞咽入食道及胃肠,刺激胃肠黏膜产生不适感或呕吐。出血量大时,还易吸呛入气管及肺内,造成危险。
  正确保持正常直立或稍向前倾的姿势,压迫止血。即使有少量的凝血块堵住鼻腔也没有关系,凝血块中的凝血物质可有助于血液凝固。急于把它擤出,易导致再出血。当然,如果出血量较大,要及时就医。
 
  当鼻腔过于干燥时,里面的毛细血管就会破裂,导致流血。从临床上来看,90%的流鼻血现象都属于血管破裂导致的血管性流血。对此,患者不用太紧张,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自行处理,及时止血即可。
 
  大部分儿童的鼻出血多发生在鼻中隔。鼻中隔血管网是鼻腔易出血区,位置比较靠前。鼻腔内有一层粉红色的黏膜,黏膜上分布着丰富血管。当吸入外界空气时,鼻黏膜具有加热、加温、加湿和过滤空气的作用。气候干燥,鼻腔黏膜易干燥、结痂甚至出血。有的孩子爱用手指挖鼻孔,易损伤鼻黏膜,造成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