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状和治疗
作者:佚名 日期:2013年04月07日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血小板减少症状和治疗
血小板减少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其症状有一定的区别:
一、急性型
 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风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种后。感染与紫癜间的潜伏期多在1-3周内。
 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往往较严重,皮肤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合膜下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脊髓或颅内出血常见,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表现,可危及生命。
二、慢性型
 多为20-50岁,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隐袭。患者可有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有的表现为局部的出血倾向,如反复鼻衄或月经过多。瘀点及瘀斑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肤与粘膜,但以四肢远端较多。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伤后也可出现深部血肿。
如果是血小板微少,就平时多吃红枣、红皮花生、还有茄子。若是比较严重就在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防止创伤;补充维生素C和P;饮食以无刺激、少膳食纤维、易消化软食为宜。或用激素 急性型或慢性型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泼尼松10毫克,每天3-4次,口服,个别病例可适当加重,必要时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等药物;争取2周左右逐渐减量。急性型4-8周为一疗程,停药后观察不得少于1年;慢性型疗程3-6个月。
再者有用免疫性抑制剂的,与激素并用可减少激素的剂量,对不适宜激素治疗者可音用免疫抑制剂。常用药物有硫唑嘌呤每天每千克1-3毫克分次口服或环磷酰胺100-200毫克/天,分次口服和静脉注射,疗程1-6个月或更长。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日常应注意如:
(1) 血小板< 50×109/L 时, 应减少活动, 预防损伤, 避免搬运重物, 防治便秘;
 (2) 维持收缩压在18. 7 kPa 以下, 预防颅内出血;
 (3) 避免使用非甾体消炎药或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
 (4) 避免肌肉注射等创伤性操作, 操作后必须局部按压5~10分钟以上;
 (5) 一过性血小板减少时可考虑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6) 血小板低于20×109/L 或有出血时可考虑输注血小板;
 (7) 输血小板后发生寒颤时应及时使用哌替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