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表现
作者:佚名 日期:2014年01月18日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血小板减少的症状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白血病等血液病,以及应用某些化疗药物后,此时常伴贫血和白细胞数异常。血小板破坏过多也是血小板减少的症状,其中多数原因不明,部分继发于某些自身免疫病及应用某些解热镇痛药等。
       血小板在人体当中起着很重要的凝血和止血的作用,因此能够保证患者流血时不会出现流血过多而出现不适症状。但是如果血小板减少时,患者就不能有效而迅速的止血,并会出现内脏出血等等严重的症状。那么,你知道血小板减少症状吗?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
       症状一、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出血症状发生前有潜伏期,短者可于服药后数小时内发病,长者可以数月后发病。一般5-10天。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
       症状二、其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教表现全身皮肤紫癜,鼻衄或女性月经过多,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尿色加深。偶尔还可见肾脏受损征象如高血压、血尿、氮质血症等。神经系统的症状甚少见。
       症状三、无效性血小板生成该病常见于部分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有的患者有出血倾向,有的表现为全血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甚至增加,因此为无效性血小板生成。随着臣幼贫的治疗,血小板可恢复正常。
       症状四、血小板生成素缺乏本病是由于先天性促血小板生成素缺乏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本病多为遗传性,婴儿期开始有出血表现,血小板计数减少,巨核细胞数量正常,形态及结构无特殊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