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学上说,血小板偏高和偏低都是一种疾病的表现,偏低的时候可能造成出血时不易止住,而偏高时呢?会不会血液会自己凝固呢?今天我们就来解释一下血小板偏高的一些症状,当血小板数量>400×109/L时,称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如果血小板数升高的病因不清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常常使用减少血小板生成的药物来治疗。
血小板高可能会出现头疼、头晕、出虚汗,全身无力等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肿瘤患者。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癌症患者,此类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数一般不超过500×109/L,且经过治疗病况改善以后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脾切除手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上升,常可高于600×109/L。血小板数升高如果与某些疾病有关(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治疗应针对原发病。如果治疗成功,血小板计数通常应回降至正常水平。
如果血小板数升高的病因不清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常常使用减少血小板生成的药物。治疗通常在血小板计数超过75万/μl或出血、血栓形成并发症出现时开始。药物持续使用直至血小板计数降至60万/μl以下。通常采用的是抗癌药物羟基脲,虽然有时也用抗凝药物阿那格雷。由于羟基脲也能减少红、白细胞生成,其用量必须调整到能维持足够数目的红、白细胞。小剂量阿司匹林,能减少血小板粘附性,抑制血栓形成,可以推迟上述药物的使用。如果药物治疗不足以降低血小板生成,病人应当给予血小板去除治疗。血小板去除术是引出血液,从中去除血小板,然后把去除了血小板的血液回输回机体。这种治疗措施常常和药物治疗联合应用。
血小板计数的参考值为(100~300)×109/L,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都属于异常,就应该引起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