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由于
血小板减少的初期症状并不是特别的明显,所以很多患者都没有办法及时发现自己的病情。也往往因此延误了最佳治疗的时间。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的话,患者的病情就会越来越严重,因此了解血小板减少疾病的相关症状,对于及早发现血小板减少疾病,及时进行治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血小板减少的症状表现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1、急性型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为10岁以下儿童,两性无差异。多在冬、春季节发病,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风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种后,感染与紫癜间的潜伏期多在1~3周内。成人急性型少见,常与药物有关,病情比小儿严重。起病急骤,可有发热。
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往往较严重,皮肤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合膜下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脊髓或颅内出血常见,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表现,可危及生命。
2、慢性型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较为常见,占原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80%,多为10~40岁,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隐袭。患者可有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有的表现为局部的出血倾向,如反复鼻衄或月经过多。瘀点及瘀斑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肤与粘膜,但以四肢远端较多。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伤后也可出现深部血肿。颅内出血较少见,但在急性发作时仍可发生。脾脏在深吸气时偶可触及。
血小板减少疾病主要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主要的类型,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疾病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这一类型的患者会出现严重的症状表现,同时还会并发多种疾病。但是在临床医学上比较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类型,就是后天性的血小板减少疾病,患者是因为某些因素或者某种疾病的影响,突发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通常情况下,血小板减少疾病的患者会有皮下出现出血史。主要表现就是口腔内有血泡、牙齿根部出血、皮肤出血、皮肤发紫的情况。如果血小板减少疾病不能及时进行治疗的话,患者还会出现颅内出血的严重症状。
了解血小板减少的症状之后,就要加紧治疗,以免耽误了病情的恢复。最后血康医院祝您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