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理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是四肢肌肤散布斑点或波及全身,重症患者伴关节疼痛或腹痛,便血、吐血、崩溃等,严重者可发展为紫癜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根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血小板计数、病程长短及预后将本病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二者发病机理及表现有显着不同。
(一)急性型 半数以上发生于儿童。 1.起病方式多数患者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等感染史,特别是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骤,部分患者可有畏寒、寒战、发热。 2.出血 (1)皮肤、黏膜出血:全身皮肤瘀点、紫癜、瘀斑,严重者可有血泡及血肿形成。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黏膜及舌出血常见,损伤及注射部位可渗血不止或形成大小不等的瘀斑。 (2)内脏出血k当血小板低于20×10。/L时,可出现内脏出血,如呕血、黑粪、咯血、尿血、阴道出血等,颅内出血(含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致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瘫痪及抽搐,是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3)其他:出血量过大,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贫血、血压降低甚至失血性休克。 (二)慢性型 主要见于成人。 1.起病方式起病隐匿,多在常规查血时偶然发现。 2.出血倾向多数较轻而局限,但易反复发生。可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如瘀点、紫癜、瘀斑及外伤后止血不易等,鼻出血、牙龈出血亦很常见。严重内脏出血较少见,但月经过多较常见,在部分患者可为唯一的临床症状。患者病情可因感染等而骤然加重,出现广泛、严重的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 3.其他长期月经过多可出现失血性贫血。病程半年以上者,部分可出现轻度脾肿大。
急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理 这里为大家做了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河北无极血康中医医院中医血液病专科,2006年8月被石家庄市市政府主管部门指定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2018年底我院升级为中医二级医院,为医保定点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