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要点及注意事项
作者:佚名 日期:2013年09月18日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要点及注意事项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最常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是因免疫功能异常,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和生成障碍所致。ITP分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型常见于儿童,慢性型则多见于成人,年龄多在20~50岁,且以女性居多,男女比约为1:2。


【诊断要点】
 
1.出血病史。以皮肤出血、口腔和鼻出血为多见,女性常以月经过多就诊。少数患者可有消化道、泌尿道等内脏出血。中枢神经系统出血是罕见但常危及生命的出血。
 
2.多次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包括血涂片)。
 
3.脾脏不大或轻度增大。
 
4.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血小板减少。
 
5.排除血小板减少的其他各种原因。
 
诊断困难时及时转诊上级医院。
 

【药物治疗】
 
1.观察血小板计数≥30×l09/L,无活跃出血者。
 
2.首选治疗  泼尼松每日1mg/kg,有效者逐渐减量维持,总疗程3一6个月。给药28天无效,可酌情试用脉冲式地塞米松,40mg/d×4天,每2周一疗程,共2~3个疗程。也可首先采用脉冲式地塞米松治疗。
 
3.二线治疗  激素无效或有效后复发、需较大剂量激素方可维持血小板计数在安全范围或有激素禁忌证,可酌情予脾切除手术,或采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必要时转上级医院诊治。
 

【注意事项】
 
1.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期间注意监测电解质、血糖、血压、骨质疏松、胃肠道溃疡等副作用,酌情防治。
 
2.患者出现肉眼血尿时禁忌使用氨甲苯酸等抗纤溶药物。
 
3.急症治疗适用于:①血小板计数<10×l0*9/L,伴活跃出血;②内脏或颅内出血;③近期拟手术或分娩者。酌情静脉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或血小板,可辅以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如氨甲苯酸。重症者及时转上级医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