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或有内脏出血,属“血证”、“衄血”、“发斑”等范畴。
辨证包括病情虚实、病变部位及血色。若患者起病急,病势重,伴发热口渴、面赤烦躁、舌质红、脉数者,多属实证。若病势缓,低热盗汗,脉细数,多属阴虚火旺。若病程长,反复出血,淤斑色淡,疲乏无力,舌淡脉弱者,则属气血亏虚。若紫癜伴有呕血,鼻出血等上部位出血者,多为肺胃热盛。若紫癜伴有便血,血尿或女性月经淋漓不断等下部位出血,则为虚证,常属脾不统血。急性出血者,血赤鲜红,系血分有热所致;慢性出血者多血色淡红,系气血不足所致。
中医辨证分为3型:①热盛迫血型,其起病急,病势重,常伴鼻血、龈血、血便、血尿、女性月经多等,发热,面红口渴,舌红苔黄,脉弦数,宜用清热解毒,凉血化斑;②阴虚内热型,其病势缓,病程长,皮下淤血时轻时重,有鼻出血、龈血、伴头晕、耳鸣、身倦无力、五心烦热、口渴不欲、舌红少苔、脉细精心策划,宜用滋阴清热,凉血宁络;③气虚不摄血型,其起病缓,淤斑色紫暗淡、散在出血、反复发作、精神委靡,动则气急多饮、头晕心悸、面色无华、四肢倦怠、纳差便溏、舌胖苔白、脉细弱,治则健脾补气,养血摄血。